方大特钢车间里的攻坚者:全国劳模甘荣刚与团队的“烤”验时刻 

盛夏时节,热浪席卷赣鄱大地。在方大特钢生产一线,有这样一群可敬的劳动者,他们战高温、赶进度,在焊花与汗水的交织中冲刺攻坚,用坚守与专业书写着属于劳动者的夏日答卷。

7月31日下午,笔者走进方大特钢建安公司铆焊车间,铁皮屋顶在烈日炙烤下成了巨大的蒸笼,屋内温度早已突破40℃,湿热的空气裹着金属味扑面而来,才站片刻就让人难耐。全国劳模、方大特钢电焊工高级技师甘荣刚的工装早已被汗水浸透,视线始终没离开自动焊接中心那束熔断的线路。

“甘师傅,炼铁厂的绞龙备件全指望这台设备,停一分钟心里就慌一分钟!”身旁的焊工话音里带着焦灼。甘荣刚摆摆手,指尖在滚烫的金属接口上快速游走——刚停机的设备余温灼手,他却像握着熟悉的工具般自如。多年设备维护的经验,让他很快锁定了故障点:一根被高温烤得老化的线路接头。十多分钟后,随着他一声“试试”,焊枪重新喷出火花,清脆的机器运转声在车间里漾开,像一阵及时雨浇熄了众人的焦灼。

设备抢修刚结束,甘荣刚又快步走向车间另一端。那里,200多米长的65兆瓦超高温亚临界发电节能降碳升级改造项目所需的电缆桥架正等着成型。这个关乎企业能源升级的关键项目,从7月中旬接到任务后就进入倒计时,8月8日必须完成制作与安装,眼下正是攻坚的紧要关头。

“小张,切割精度怎么样?”路过等离子切割机时,甘荣刚问道。操作手张雷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参数,按下启动键的瞬间,钢板在嗡鸣声中被精准剖开,橙红色的火花顺着切割轨迹跳跃,像一束流动的光。“一分钟一米,比人工快五倍!”张雷抹了把脸上的汗,眼里带着笑意,“以前这么厚的钢板,五个人同时切,一天顶多切割几百块;现在编好程序,机器自动跑,今天配件就切了上千块。”

不远处的拼装区,夏宗迅手持图纸与卷尺,正给切割好的电缆桥架配件标识编号,他将配件摆得整整齐齐,粉笔写下的编号在金属表面清晰工整。“甘师傅常说,桥架拼装有‘毫米级’要求,编号错一个,后面焊接就全乱了。”夏宗迅边说边把标好号的配件搬到焊接区,每一步都透着严谨。

最复杂的要数桥架焊接环节。甘荣刚径直走向尚未完工的框架,麻利地接好电焊机电源,焊枪在他手里像有了生命。当需要焊接框架内侧时,他毫不犹豫地弯腰钻进不足半米宽的框体,金属壁的温度灼得人皮肤发紧。他缩着肩膀、弓着膝盖,在狭小空间里调整焊枪角度,汗珠顺着下颌线流下,他手里的焊枪稳如磐石,焊缝在高温下舒展成均匀的弧线,没有一丝瑕疵。

“甘师傅,出来透口气吧!里面能焖熟鸡蛋了!”外面的工友喊道。甘荣刚从桥架里探出头,抹了一把汗,笑着摆摆手:“早焊完一米,就早一分底气,咱们跟时间抢进度呢!”

正说着,车间门口传来轻快的喊声:“歇会儿,喝口凉汤!”一位师傅提着保温桶放在阴凉处,掀开盖子的瞬间,银耳汤的清甜混着冰爽的凉气漫开。“昨天的绿豆汤喝着舒坦不?厂里交代了,每天换花样,就得让大伙解暑!”

甘荣刚和工友们围过去,接过盛满银耳汤的大碗。冰凉的甜汤滑过喉咙,顺着食道带去一阵清爽,刚才还紧绷的肩膀似乎都松快了些。“这汤比空调还管用!”一位焊工仰脖喝完,抹了抹嘴,转身走进车间就抄起了焊枪。

焊枪声、机器声、同事的交流声,在高温车间里交织成独特的旋律。甘荣刚望着众人忙碌的身影心里清楚,这场与高温的较量里,没有孤军奋战。

夕阳西斜时,车间的温度终于降了些。甘荣刚看着初具雏形的电缆桥架,工装虽又被汗水浸透了一遍,可他眼里的光更亮了。在这座高温淬炼的车间里,他和团队用坚守证明:真正的攻坚者,从不怕“烤”验,因为每一滴汗水里,都藏着如期交付的底气,每一道焊缝中,都焊接着对责任的承诺。

发布时间: 2025-08-11 10:54:01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600007055142716     电话(传真):0791—88392848

备案号:赣ICP备13004853号-1   

赣公网安备 36011102000864号   

Copyright © 2009-2020 版权所有 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部